第508节
对了,小小的给你透露一些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q(10)模型中,费米子场的表示变换,包含了更高维表示。这些表示不仅包括标准模型的夸克和轻子,还引入了新的超对称伙伴粒子和拓扑态粒子,这就让整套理论变得很有意思。 但最有意思的还是,当我们根据这套理论引入一个复杂的希格斯场,其真空期望值会导致 q(10)对称性的自发破缺。根据推导出相互作用公式计算,最终形成了标准模型的对称性群跟一种新的拓扑相互作用。 通过这种新的拓扑相互作用,我们得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质子会衰变,并且在衰变过程中,会发生复杂拓扑变化。但是衰变并不会在可观测维度下发生。不过这些涉及到陈类跟缠结数方面的理解,我们现在也不能确定是否正确。 不过根据我们的模型已经否定了许多大统一理论预测的质子衰变过程肯定是错误的。当然也包括他们所给出的质子寿命下限。事实上,质子远不如我们所认为的那么稳定。 好了,我的老朋友。我说得有些多了,但你应该能理解我的心情,重点就是他们认为这些才是值得发的论文,让大家能一起探讨我们构建的这些东西是否合理,而不是能直接造出来的加速器或者对撞机。你能明白了吗?” 爱德华·威腾絮絮叨叨的说着。 显然乔泽对这位大佬的评价真的没错。 威腾教授是喜欢交流的,将自己研究的内容跟全世界探讨,其实也挺好。反正这些东西都是理论上的,并不牵扯到是否涉密。尤其是大统一的命题,往往需要更能量层级的验证。 起码就目前来说,西林数研所的q理论跟m理论一样,暂时根本没法验证。只能通过数学推导,然后自圆其说。 但其实这才彰显难度。 数学上任何理论的构建,想要逻辑上自圆其说,本质需要海量的证明过程,难度可想而知。 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新理论,而是理论学界的新猜想了。 当然,并不是说这种交流毫无意义,或者属于单纯的炫耀。 事实上,这种无法验证的理论本就需要更多的人参与研究才能查漏补缺,让整套理论继续向前发展。否则等到理论提出者百年之后,没人研究怎么办? 哪怕许多人不信,但知道的人多了,肯定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 这大概就是老人家跟年轻人思维模式的不同了。 不管是乔泽还是彼得·舒尔茨,相对爱德华·威腾来说都还很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去推进整套理论。甚至可能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还能看到科学进步之后,在实验室里验证他们的理论,所以完全无需着急。 显然爱德华·威腾这番絮絮叨叨的工作汇报还是有作用的。 起码不算完美的回答了对方针对为什么新加速器理论不愿发表论文的质疑。 炫耀的成分肯定是有的。 为了解决大统一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这不管是对于理论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而言,都是不小的诱惑。 “好吧,我大概明白了,感谢你的指点,再见,威腾教授。”卡斯滕·赫格的称呼开始变得正式,并直接关闭了通话。 做完这些后,卡斯滕·赫格闭目沉思了片刻,睁开眼便看到电脑视频对面还有人正用一种说不上来的神色看着他。 “对不起,没有更多的信息,我无法判断这一信息的真伪。如果一定要我下个判断,我认为爱德华没有说实话。” “哦?赫格教授,你有什么依据吗?” “不,正如我刚才说的那样,信息不足,我没有任何依据。也许是他被威胁了呢?”卡斯滕·赫格耸了耸肩,随口给出一个理由。 “嗯?威胁?华夏人似乎没有理由威胁威腾教授。” “呵呵,也许是新时代的星球大战计划,谁知道呢?总之,从刚才他说的那些话我就知道,这个国度已经没他在乎的人了。” 第391章 你相信奇迹吗?我信! 华夏,西林数研所,清晨。 爱德华·威腾放下电话,然后得出了跟卡斯滕·赫格差不多的结论。他在自己的母国大概快没朋友了。 很无奈,也很现实。 总是得有亲疏远近的。 最重要的是,爱德华·威腾甚至觉得曾经这些小伙伴们有些拎不清了。 这两天可都是这帮人主动联系他,打听关于新加速器理论的事情,结果现在却主动挂他电话…… 看来太过热情终究是错误的。 一时间爱德华·威腾甚至感觉有些羡慕乔泽了。 闷着头做学问,没什么社交其实是件好事。起码不会因为些莫名其妙的人,一些莫名其妙的举动影响心情。 爱德华·威腾叹了口气,恰好办公室门被敲响,随后彼得·舒尔茨探了个头进来:“去开会?” “哦……”下意识的看了眼电脑上的时间,差五分八点半,快到早上开碰头会的时间了,便随手拿起了摆在案头的资料,站了起来:“走吧。” 出了门,爱德华·威腾顺口问了句:“最近找你打听q理论的人多吗?” 彼得·舒尔茨摇了摇头道:“打听q理论的并不多,倒是打听加速器的多些” “哦?你怎么回答的?”爱德华·威腾立刻问道。 “就说不太了解,然后推给你了。”彼得·舒尔茨理直气壮的答道。 好家伙,爱德华·威腾大概明白了为什么他从昨晚开始,电话就不消停的原因了。 “哎,大概也就是这帮人对这些感兴趣了,加速器这种投资未来的技术,短期内很难看到商业化前景,本不该有这么多人关心才对。”爱德华·威腾叹了口气道。 没法埋怨彼得·舒尔茨,毕竟对方更贴近纯粹的数学家。对于物理的研究纯粹就是爱好。事实上,这家伙明显对q理论更感兴趣。对于加速器这边的事情,除了帮着完善算法外,他很少参与其中。 “没有商业化前景指的是曾经那种大型装置,如果华夏真能解决小型化的那些技术难点,还是有商业价值的。当然那,需要些时间。”彼得·舒尔茨给出了不同的意见。 “哈哈,你没跟那些投资者接触过。他们本能的厌恶需要漫长时间去验证的东西。资本需要尽快盈利,现代人可没那么多耐心去等待未来。就连曾经的谷歌,都开始大肆砍掉一些基础的科研投资了。” 彼得·舒尔茨耸了耸肩,没有跟爱德华·威腾争论。 这本就不是他关心的话题。 纯数学的研究跟物理学毕竟是不一样的。 他不需要动辄以百万为单位的资金去购买各种仪器,事实上很多时候对他而言一支笔一个本子就足够了。 好在八楼那段走廊并不长,几句话的功夫,两人就已经来到了会议室,乔泽也如同往常一般率先坐在里面等着了。 “嗨,早上好,乔。” “早上好,开会吧,谁有问题,可以先说。”乔泽随口应了句。 …… 三个人日常的讨论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全世界加起来也没多少关心。各种专业的词汇很多,真能听懂的人肯定不超过三位数。如果再加上三个人做这种日常讨论时,通常是直接抛出问题,然后想到哪说哪,没有系统性的讲解,就更难理解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三人讨论的内容也全是正儿八经的干货。几乎没有浪费任何时间,除了见面时,爱德华·威腾那句问候跟乔泽回的一句早上好外,便不再有其他寒暄。 所以也只用了二十多分钟,便沟通完毕。 当然这并不是说,已经把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而是大家都把各自的想法说了出来,谁对谁错还不知道,但可以提供给三个人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向。 说实话,这种沟通效率让彼得·舒尔茨感觉很舒服。 哪怕是在波恩大学,也很难做到如此高效。 很快沟通完了,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正打算如同往常般告辞,自行去研究相关问题,乔泽却叫住了爱德华·威腾,问了句:“爱德华,诺贝尔的奖金发了吗?” 这个问题让爱德华·威腾愣了下,彼得·舒尔茨也停下了脚步,好奇的看向乔泽。 “怎么可能,我没去领奖啊。” “我知道,拒绝领奖是拒绝的奖章,难道你还拒绝奖金了?”乔泽说道。 爱德华·威腾抖了抖眉毛,反问道:“难道两者不是一体的?” 乔泽摇了摇头,正色道:“当然不是,我一直认为,不管是科学奖励的奖金也好,针对难题的悬赏也好,都是预存在那里的钱。密码则是被公认正确且有价值的答案,只要给出了密码就应该能拿到那笔奖金。 所以我打算发函要回这笔本就应该属于我们的奖金,需要带上你的名字吗?” 爱德华·威腾看着乔泽,从表情上能看出这家伙是认真的。 这个说法还特么很新颖…… “啊……我觉得还是……算了,如果你想要的话,可以带上我,如果斯德哥尔摩真肯给的话,我那笔钱就捐给研究所当科研资金吧。”爱德华·威腾耸了耸肩,随口说道。 当他决定不去领奖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奖金。现在乔泽打算要回来,他也没打算自己要了。 对于他这样的大佬而言,三个人分的几十万美元还真不算什么大钱。更别提来了西林之后,各方面待遇是真的不错,他甚至找不到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 不过这样说起来,乔泽的确有必要问问这笔钱。 毕竟他不但跟另外两人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还独自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加起来有一百多万美元呢。 “好。”乔泽点了点头,应道。 彼得·舒尔茨犹豫了片刻劝了句:“其实研究本身就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但付出了劳动,获得约定俗成的奖励,就是这个世界的道理。”乔泽用有一说一的态度认真回应了句。 其实更逆天的言论乔泽并没有说出口,他一直觉得斯德哥尔摩应该给他一系列赔偿。说起来可能有些荒诞,但那年暑假,仔细翻阅过一段历史书之后,乔泽认为这很合理。 道理这种事情的确从来不在声高,主要还是拳头够不够硬。 现在西林数研所的拳头应该算是够硬了。 所以别说他本就有道理,就算没道理,也只能认了。 彼得·舒尔茨耸了耸肩,没再多说什么。他身边两个本来就是有资格站在斯德哥尔摩颁奖台上的男人。 他能站在一个欧洲人的角度发表一下意见,已经很对得起自家故乡了。 “另外我接到通知,明天来实地了解对撞机的专家考察团就要到西林了,我们需要抽时间接待一下。”乔泽又交代了句。 “明天?”爱德华·威腾愣住了,虽然他已经习惯了数研所内部的高效,但外部体系也能如此高效确实是他没想到的。甚至让他有些心里没底。 “乔教授,你真觉得华夏的工业水平能支撑起这个项目?不说别的,加速器主体需要相对的高温超导材料现在可还没有吧?而且这种高温超导起码要能在液氮温度下保持超导状态,才能保证粒子加速跟引导粒子束。这么快就来考察,这些问题怎么回答?” 乔泽看了爱德华·威腾一眼,显然,这位物理学家对于华夏目前的材料发展水平并不清楚。思考了片刻,乔泽认为这其实也不算什么很机密的东西,便开口答道:“液氮问题的超导材料已经有了,目前最先进的常温超导材料已经能做到零下30度左右。” “啊?”爱德华·威腾愣住了,事实上不止是他,旁边的彼得·舒尔茨也明显愣住了。 毕竟新闻上是真没报道过。 乔泽答道:“材料模型刚出来的时候,就有团队已经通过模型验证过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造出0摄氏度左右的常温超导材料模型。但需要解决许多问题,所以退而求其次,我们开始尝试从零下两百度,也就是73.15开尔文开始模拟,并获得了成功。 虽然最先进的常温超导已经能做到243开尔文,但78开尔文以上温度的超导材料还只能在实验室制备,不具备大规模量产的条件,所以在设计这种新型加速器的时候,就是照78开尔文这一区间运行温度来的。 现在这种材料除了供应给实验室研究外,还有很多库存。豆豆都已经联系好了,建设开始后随时都能发货。” 乔泽解答的很耐心。 但这话落入爱德华·威腾的耳中无异于一声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