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节
书迷正在阅读:娘子多福、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逆天重生:废物七小姐、都穿越了,谁不干点大事、穿成假少爷后我靠学习成为团宠、病弱路人甲被迫深陷修罗场、别和我提离婚、穿到真千金被拐卖时[七零]、不可预测的万人迷生活[快穿]、在修罗场独美苟活[重生]
“是!”三个孩子双眼明亮,斗志勃勃。 赵馨连忙问:“爹,那我呢?” 赵梦成笑起来:“你负责统筹后勤,赈灾的粮食够不够,需不需要提供大夫和药材,若有过分虚弱的老弱妇孺,到时候需要另做安排。” 赵馨连忙一一记下来。 上河镇外已经忙忙碌碌起来,镇上县衙却空闲的很。 “县丞大人,赵梦成那边把人拦在了五里之外,咱们真的不管不问吗?” 县丞慢悠悠的喝着茶,笑着说道:“我问你,难民有没有到上河镇?” “自然是没有,人都被拦在外头了。” “这就对了。”县丞一摊手,“人都没到我上河镇,那我何必操心思,再说了,丰州营来人直接去找了赵梦成,那这就是他的事情,跟我们无关。” “可是长此以往,上河镇人人都只知赵梦成,无人知道县丞您了。” 县丞却不以为意:“老夫都这把年纪了,只想享享清福,再说了,赵梦成再厉害,他也没有功名,又不能取而代之当县丞,我何必担心。” 他看得明白的很,黄知州看重赵梦成,丰州营也看重赵梦成,谁都知道他们有干系,香皂生意明摆着呢。 既然如此,他何必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有赵梦成挡在前面,他大可以悠哉悠哉过日子。 再说了,他要伸手去管,那就得拿钱拿粮食,这钱粮从哪里来,还不得从县衙出。 黄知州一走,上河镇县衙就远没有以前宽裕,县丞可舍不得出大血。 转念一想,县丞慢悠悠的说:“你啊,别太着急,先派人通知下去,让各家各户老实一些,非必要不要出城门,免得撞上难民。” “是,属下这就去办。” 下属心底叹气,眼看县衙都要被架空了,每天只管着鸡毛蒜皮的事情,可上面的县丞胸无大志,下面的衙役又跟赵梦成穿一条裤子,他就算有心也实在是无力。 上河镇百姓知道有数千难民过来,倒是慌乱了一瞬。 但是很快,他们便知道赵梦成与民兵营出面,将人拦在了五里之外,设置路障不许他们进城,顿时又安心起来。 家里有民兵的人家,忍不住一次次追问:“难民真的不会进城吧,我听说有些难民凶悍的很,是会打家劫舍的。” 民兵被追问的没办法,只得保证:“你信不过我还信不过我们老大,有他在,咱上河镇就乱不了。” 家人们一听,顿时安心不少。 民兵心底无奈,心想自己这个当家做主的,还不如赵梦成一个名字来的有威信。 他急急忙忙的套上衣裳出去,外头还有任务等着呢,他是实在不放心家里才来通知一声,让他们近几日先别出城,没想到县城也派人挨家挨户的通知了。 正要出城门,民兵瞧见一道身影越过自己,飞快的朝外而去。 定睛一看,竟是个熟面孔,那一晚救了他们性命的曹五妹。 他正要招呼,曹五妹却头也不回的跑了。 曹五妹也是听说了消息才知道难民要来的大事儿,顿时不顾家人反对,硬是靠着一双腿跑到了五里之外。 哪知道还未靠近,她就看到了乌压压的人群。 难民到了! 曹五妹心头一跳,不好,人太多了! 第116章 难民 去他娘的一千人。 在难民慢慢靠近的时候,赵梦成立刻发现不对劲,人数太多了,这哪里是一千多人,粗略一数都超过两千,甚至靠近三千。 人数翻了三倍,原先的准备肯定不足。 赵梦成拧起眉头,叮嘱赵椿先带人主动迎接,重在控制住难民不能乱起来。 另一头又让赵馨带着人在民兵营也架起一口口铁锅熬煮清粥,以免后续到来的难民分不到粮食。 “娘,我好饿,我走不动了。”骨瘦如柴的小姑娘喘着气,跌坐在地上。 当娘的搀扶着她,连声喊道:“快到了,再坚持一下就到了,我们再坚持一下。” 可肚子里一点东西都没有,甚至因为赶路,走了一天一夜后哪里坚持得住。 孩子和老人是最先坚持不住的,他们麻木的跌坐在地上,甚至抓起还未化的雪就往嘴里头塞。 也有人打起官道两旁的主意,可丰州营的人还骑着马在前头,有人跑他们不管,可若是敢扰民,直接便会动手。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难民倒下,绝望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 老爷子也快坚持不住了,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他要是倒下了,小孙子可怎么办。 就算是死,他也要先把小孙子送到有活路的地方。 蓦的,老爷子鼻子一动:“饭香味,我闻到了饭香味。” 这话让难民发出一些骚乱,一双双眼睛到处去看,指望找到能吃的米面。 “炊烟,那是炊烟。”有难民喊道。 “前面一定有人在做饭,快走。”人群中还能走得动的难民,这会儿也顾不得其他,拼命往前跑。 几个带路的士兵对视一眼,都觉得不对,这里距离上河镇还有一段路。 他们连忙跟上去,却很快被拦下。 民兵们手握长棍,设置路障,将通往长河镇的道路拦的严严实实,站在最前面的正是赵椿。 “可是丰州营的将士?”赵椿朗声问道。 士兵忙道:“正是,我们押送的难民到了,不知赵老板可做好准备接应。” “自然。” 赵椿摆了摆手:“几位大哥可以先去休整一番,这边就交给我吧。” 几个士兵面面相觑,尤其是见赵椿长得脸嫩,一时拿不准上河镇是个什么反应。 赵椿却顾不了他们,甩人将跑得最快的难民都拦下来。 “为什么不让我们过去,是丰州府让我们来的。” “我闻到饭香味了,我要吃饭,我们都快饿死了。” “求求你行行好,先给我吃一口,吃完你们想怎么样都行。” 赵椿扫了一眼难民,微微拧眉,这些人一个个瘦骨嶙峋走路都在摇晃,实在不像是能派上用场的。 “安静!” “上河镇已熬煮清粥赈灾安民,都排好队,拿出路引,登记过后每人都能领到一碗粥。” 赵椿板着脸,手中还举着一把大刀,很有几分威风。 多数难民听说登记了就能喝到粥,纷纷朝着登记的地方去,也有几个仗着力气想要冲过去先喝粥的。 无一例外,都被赵椿直接打了回去。 “直接捆了,等全部人喝完再轮到他们。”赵椿喝道。 既然还有力气闹腾,可见是不饿,等一等也无妨。 见闹事儿的难民被轻而易举的镇压,其余难民反倒是越发乖顺。 只是队伍排得不那么安稳,插队的,往前挤的,相互咒骂的,层出不穷。 赵椿看着都头疼,幸好他在民兵营待了两年,最知道怎么处理这种人。 看见捣乱的直接拉出来打一顿,捆起来等最后才能喝粥,杀鸡儆猴几次他们便知道排好队。 难民们被他镇住,终于有秩序起来。 赵椿这才带着人继续往后巡逻,民兵总共才两百人,难民人数却众多,只能在一开始就震慑住,否则乱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赵茂跟唐糖已经带着十人摆开位置,开始为难民做登记。 有路引的方便,若是没有还得盘问来历,尽量登记的详细一些。 赵茂记录完,拿出一块牌子递过去:“拿着,进去吧,凭木牌子能领一碗粥。” 站在他跟前的是个中年男子,他激动的手都在颤抖,哆哆嗦嗦的说着谢谢,说完后就往里头跑。 很快,他就看到了一排排的大铁锅,每一个里头都冒着烟气,空气里都带着大米的香味。 “有碗吗?”负责打粥的是周旻,看见男人跑到跟前反倒是愣住便问。 男人连忙喊道:“有,我有。” 他连忙拿出自己破了一个口子的陶碗。 周旻见他手指上都是疮口,心生怜悯,便给他打了满满当当的一碗粥,粥多水少。 男人低头喝了一口,下一刻却捂着脸哭起来:“爹,娘,媳妇,小鱼,你们要是能活着该多好,这儿有官老爷愿意管我们了。” 周旻被他哭得一愣,等听清楚他的话更是心生同情。 可是很快,他就来不及同情了,做完登记的难民们纷纷而来,在外头他们还能勉强排队,这会儿看见了铁锅恨不得扑上来。 偏偏跑得最快,排在最前头的多是青壮男人,一旦乱起来负责打粥的可不是对手。 幸好赵椿察觉不对,迅速带着人过来主持秩序,难民知道这拿着大刀的孩子不好惹,说动手就捆人,一个个都老实不少,否则非得乱起来不可。 “阿椿,这儿有我,你去后头看看。”曹五妹也加入进来,她学着赵椿的样子,谁敢捣乱,直接踹出去捆了。 几次下来,难民们就知道好好排队有粥吃,谁敢捣乱就被捆。 赵椿看了她一眼,见她拿着一根长棍,下手比自己还狠,便说:“那我过去,你自己也小心些。” “知道,赵叔也在旁边照看。”曹五妹回答。 赵梦成哪儿敢在这当头离开,这会儿正在后头主持大局。 赵椿点了点头,翻身上了驴子,一路往后头走。 这一走他就皱眉,越往后越是老弱妇孺,若是有家人搀扶的还好一些,勉强能继续前行,可有一些没有家人的,明明救命的粮食在前头,人却已经走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