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节
书迷正在阅读:娘子多福、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逆天重生:废物七小姐、都穿越了,谁不干点大事、穿成假少爷后我靠学习成为团宠、病弱路人甲被迫深陷修罗场、别和我提离婚、穿到真千金被拐卖时[七零]、不可预测的万人迷生活[快穿]、在修罗场独美苟活[重生]
“我们愿意为奴为婢。” 女人一咬牙,也带着女儿跪下来,即使卖身给别人,也总比饿死来得强。 赵梦成扫了眼,继续喊道:“若暂时拿不出银子来的,可以签订五两银子的欠条,三年之内还清即可。” 难民们都是一愣,怀疑自己的耳朵。 纷纷暗道还有这样的好事儿,眼前的官大人愿意借钱给他们。 赵梦成继续道:“但签订欠条者,需服从我处安排,从官方领取差使,工钱一半扣除还债,另一半可领回家作为花销。” 难民们一时没听明白。 搂着女儿的女子鼓起勇气,开口问道:“大人,可有什么差使?” 她不怕别的,就怕是些乌糟的地方,若是如此,那她——她自己倒也罢了,女儿是万万不能去的。 “身强体壮者,可通过选拔,作为民兵候补,通不过选拔的,可也帮上河镇干一些农活,体力活。女子可做梳洗洒扫厨娘织工,若有识字的另有安排。” 赵梦成说完,又补充:“难民中若有工匠能人,可优先安排。” 难民们依旧晕晕乎乎,但这话听懂了,那就是男人去干体力活,女人就帮忙做家务,绝不是送他们去当苦役娼妓。 “我愿意,我愿意按手印。”女人大声喊道,她相信眼前愿意施粥的大人绝不会害她们。 若是她自己进城找差使,被人要不要她,信不信得过她还是一桩难事儿。 可现在大人愿意给安排,就算苦一些,工钱少一些,却比自己去强多了。 女人生怕别人抢了好机会,拉着女儿就冲上前,举着手指问:“要按在哪儿。” 赵茂都愣住了,暗道这会儿拿出卖身契来,恐怕女人也会毫不犹豫的按下去。 他看了眼那怯怯的小姑娘,问:“可有技能?” 女人犹豫了一下,还是说:“我会做饭。” 小姑娘搂住亲娘,忍不住说:“我娘曾是酒楼大厨,她做饭可好吃可香了。” 听了这话,赵茂忍不住抬头看了眼,将这事儿记下来:“按吧,回头有合适的活儿会另行通知。” 顿了顿,又说:“这里的粥棚不会收,若是一时半会儿寻不到合适的差事,活命不成问题,等成了,若孩子无处可去,也会有安排。” 女人露出感激的笑容,但还是说:“我能养活女儿,绝不会抛下她的。” 难民们五一例外,都选择了签下欠条,无论如何,他们都想先进城安顿下来。 赵梦成见一切顺利才松了口气,不是他要难民的这份钱,而是免费的不如付费的,若直接一文不取,安顿难民,甚至给诸多好处,本地百姓心中难免有意见。 可如此一来,一来是缓解了财政压力,二来也让百姓知道,难民们的房子和地皮不是白来的。 第三点尤其重要,要让难民们知道这机会来之不易,后续再想要闹事儿便要多想一想。 正在这时候,上河镇方向来了一个人:“赵先生,县丞大人有请。” 第119章 真香 赵梦成早有预料,笑着跟着衙役一路往县衙走。 前来报信的正是张衙役,他跟赵梦成交情甚好,路上便提醒道:“赵兄,你也知道县丞大人的性子,此次他是不想管的,可如今动静闹得太大,他免不得要问上几句。” 赵梦成自然知道,事实上这位县丞是黄知州特意挑选的,为了的就是便宜行事。 一直以来,县丞大人也知道自己的角色,很乐意将麻烦事情都扔给别人。 赵梦成向来只注重实在,对于名利并不在意,面子上的好看就送给县丞,两人合作至今一直很愉快。 “赵老板,你可算来了。” 县丞一见到赵梦成,立刻就拉住他入座:“你这累了都小半个月了,人看着都瘦了些许,我特意置办了一桌酒席,今日你可得多吃一些。” 赵梦成顺势坐下来:“还是大人想的周到,不过能为上河镇办事儿,也当不得辛苦两字。” 县丞笑道:“丰州府都不愿意接下来的烂摊子,你三两下就给处理好了,这不是辛苦是什么,要我说,赵老板你早该入仕为官,得了这么大的功劳也该上表朝廷,加官进爵。” 赵梦成哪能不知道他试探的心思,挑眉笑道:“别人不懂我,大人难道也不懂,我这个人胸无大志,只想管好眼前这一亩三分地。” “至于入朝为官,在下实在是没有那个心,也没有那个力。” 县丞一听,立刻就安心不少。 毕竟安抚好难民后,赵梦成在上河镇的威望达到了更高,如今百姓们提起上河镇,首先想到的便是赵梦成和难民营。 县衙倒是排在了后头。 县丞再不爱抓权,心底也难免犯嘀咕,毕竟自古以来县丞之位甚至算不得百官末流,赵梦成指不定就想当一当。 有了这么一句准话,县丞顿时就放心了。 他笑盈盈的为赵梦成倒酒,又问:“赵老板一番安排我都仔细看过,以工代赈,让难民自己出钱安置自己,确实是能最大程度节约开支,且能让难民们老实下来。” “他们若不想白费了给出去的银子,终归要本本分分的干活。” 县丞举起酒杯:“赵老板高才,本官敬你一杯。” 赵梦成喝下这杯酒:“赵某还得多谢大人开方便之门,若不是大人大力支持,光是安置难民都成问题。” “瞧你说的,难民落户能让上河镇增加人口,还能帮当地百姓缓解用人压力,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事情,我有什么好反对的。” 县丞笑呵呵的说,丝毫没有在家中担忧的样子, 又给赵梦成倒了一杯酒,县丞才提出自己的忧虑:“赵老板,别的事情都好说,可是民兵营后备役的事情,是不是还得考虑一番?” 他指了指上头:“不知道知州和丰州营的大人们有何指示?本官别的不怕,就怕有小人故意从中作梗,明明的好事儿,传到圣人耳中就变成了坏事儿。” “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赵梦成笑了笑,喝下这杯酒,又抬手为县丞倒了一杯:“大人您只管放心,有丰州营在,什么事情都传不到京城。” 县丞笑呵呵的眯起眼睛,他显然想到了更多,甚至眼底露出了几分激动。 赵梦成品尝着宴席,县丞是花了一些心思的,宴席上的饭菜都十分美味。 只是吃着,他心底也为大周感慨了一声,老皇帝还没死,就连底下的县丞都动了改朝换代的心思,可见大周早已经大失人心。 也是,一国之师都能被满门抄斩,老太傅桃李满天下,这些读书人哪能不新生怨恨,对大周失望至极。 吃饱喝足,赵梦成才告辞离开。 刚踏出衙门,赵梦成就瞧见了自家的驴车。 “爹,上车。”前来接人的是赵茂。 赵梦成跳上车,笑着说:“我自己回去就好,怎么还专程走一趟?” “反正距离近,我想着来接爹爹,顺道跟你说说安置的事情。” 赵茂见他身上带着几分酒气,脸颊也微微泛红,便递上一杯醒酒汤:“县丞大人什么都好,就是特别爱喝酒。” “他准备的水酒味道也不错。”赵梦成平时没有喝酒的习惯,但偶尔喝一次也不错,再者,他是不会喝醉的,不怕酒后失言。 赵茂见他喝了醒酒汤,才问:“爹,你要休息一会儿吗,不如在车上睡一会儿。” 赵梦成摇了摇头:“你说吧,我听着。” 赵茂便说起今天的安置来:“大部分手中有银钱的,都是选择就近安置,我按照家庭为户,每个村不超过是十个人的方式安顿了。” “也有一些想在城内安置的,不过在城内安置缴纳的银钱更多,总共才十二人。” 赵茂翻看过这些人的户籍,以前都是富裕人家,手中有积蓄。 赵梦成点头,赵茂安顿的很好,有些闹事儿的也被压下。 “阿茂,你做得很好。” 想起儿子马上要参加县试,赵梦成又说:“等难民安置好,你就专心备考吧,其余事情都交给别人。” 赵茂其实很不放心,但父亲都这么说了,他便点了点头答应。 想了想又说:“阿坤叔,阿恒叔,阿德叔和阿明叔几个都有来帮忙,我看过他们的本子,阿坤叔和阿德叔最为仔细。” 刘炳坤虽然还不是村长,但老村长年老体衰,许多事情已经慢慢教给儿子去做,他很有几分周到仔细。 王德则是有自己的铺子,光是跟人打交道的本事就比别人强一些。 相比起来,刘恒和王明就差一些,不如他们周到。 赵梦成点了点头,想着还得培养几个人当帮手,否则这样的事情再来一次,人数更多,他可不想几个孩子累得半死。 赵椿身边有个周旻,赵馨身边有曹五妹,赵茂身边也需要几个助手。 心思一转,赵梦成就先把这事儿记下来。 赵茂说完,合上本子说:“爹,我给咱家留了两人。” 这话让赵梦成惊讶起来。 其实以赵家如今的家底,采买下人也是理所当然。 只是赵梦成不喜欢家中有外人,几个孩子也不喜欢,觉得家里那点事情顺手就能做了。 再加上赵家一直在青山村,这事儿便拖了下来。 赵茂解释道:“爹,平日倒也罢了,像是这回忙起来的时候,咱们就顾不上家里。” 主要是心疼爹在外头忙完了,回家还得做饭,赵茂想着都觉得太累,这才起了心思。 赵茂怕他不同意,又说:“民兵营人数越来越多,我怕将来有忙的时候,倒不如趁着这次留下两个合适的人,往后就不用担心家里。” “人可以落户到咱们青山村,白天上工,晚上回家,就跟工坊的乡亲一样,不会打扰咱们的生活。” 赵梦成笑了一声:“你看中了什么人?” 赵茂见他没反对,笑了起来:“是一对母女,当娘的说当过厨子,手艺很好。” 顿了顿,他又说:“我让馨儿先把人带回去了,今天就做一顿饭看看手艺如何,好的话就留下。” 等父子俩回到家,还没进门就闻到了浓浓的菜香味。 赵梦成挑眉,笑着说:“正好路上消了食,我还能再吃一点。” “爹,你回来了。”赵椿从厨房出来,嘴角还油汪汪的,可见没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