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节
书迷正在阅读:逆天重生:废物七小姐、都穿越了,谁不干点大事、穿成假少爷后我靠学习成为团宠、病弱路人甲被迫深陷修罗场、别和我提离婚、穿到真千金被拐卖时[七零]、不可预测的万人迷生活[快穿]、在修罗场独美苟活[重生]、快穿:疯批宿主又被冷欲美人强制、[重生]将后万安
“婶子,托嫂子的福,这次去京市我们没少挣。所以我们俩商量了一下,给您和林荃各包了两百块的红包。一来感谢您这些年对我们的帮衬,二来,感谢您和林荃替我们照顾耕鸣。” 本来他们计划包一百,后来翠芬说太少了,毕竟,要不是将耕鸣交给了林母和林荃照顾,他们也不能心无旁骛地在京市挣钱。 再说了,嫂子分成的时候特意少要了一点,就是想让他俩的家底再厚一点。 他们不能跟嫂子硬犟,索性就多给林母和林荃点钱,也算是表明他们的态度。 但好像,林婶子并不是很开心。 就连林荃,听说红包里有两百块钱后,就像是扔烫手山药似的,将红包扔在了桌上。 还拍着自己胸口,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 林母从二十张大团结里抽出来了六张,剩余的又装回了红包里,将红包推给了东子和翠芬。 “我托大,就收三十块钱,林荃分二十,还有十块,给初念和初林各自五块,毕竟他们也帮忙照顾了耕鸣,应该分点钱给他们。” “婶子,初念初林的红包我们也准备了,打算等会儿就给他们呢。您这……” 林母瞪着东子:“你要还当我是你婶子,就听我的,将这俩红包收回去!我们帮你照顾耕鸣,你嫂子出主意让你们去京市挣钱,都是真心想拉扯你们一把,可不是瞧上了你们的钱。” “不过就是看个孩子,我们收六十已经足够多了,要是真收了你们这几个红包,回头村里人知道了,还指不定怎么笑话我们不知足呢。” 东子再次红了眼眶。 他就知道,婶子肯定是想让他和翠芬多攒点钱,所以才不收钱的! 婶子真好,嫂子更好! “婶子,那红包我就不强求了,但我和翠芬从京市给您带了点东西回来,您无论如何都要收下。” “没问题,这是你和翠芬的心意,婶子收。” …… 翌日,吃过早饭后,徐婉宁就骑着自行车,去了市教育局。 林荃说,市教育局的领导特意来家里送过录取通知书,但当时她还在京市,所以教育局的领导又将通知书暂放在了教育局里。 领导说了,录取通知书事关重大,必须要亲手交给每一个考生。 徐婉宁知道,不只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考,一直到了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初,都还有不少冒名顶替别人上大学的事儿。 现在的录取通知书上,只有被录取人的名字,身份证号,信息采集那些都是不存在的。 甚至高校连背调都不完善,也因此,才让不少心思不纯的人趁虚而入,导致辛辛苦苦考上大学的人无学可上。 多少人的命运因此被改写。 幸好,吉市教育局的领导很是靠谱,除了要本人领取录取通知书外,还必须带上大队部开的介绍信,大队长和村长都必须签字。凭着这张介绍信,才能拿到录取通知书。 虽然介绍信也有可能伪造,但这是教育局领导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市教育局。 徐婉宁说明自己的来意后,立即被引导到了局长的办公室。 “你就是今年黑省高考第一名的徐婉宁?” “是我。”徐婉宁将介绍信拿了出来。 领导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问题后,才从自己的抽屉里将她的录取通知书拿了出来,递给了她。 徐婉宁双手接过后,就打开来看。 当看到自己被华清大学的农学专业录取后,徐婉宁松了一口气。 还好,是她心仪的学校和想学的专业。 “徐同志,之前我们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好几次去家中找你,都被告知你暂时外出了,所以你的奖励也一直没能送到你手中。现在总算见到你本人了,我务必要将属于你的奖励和荣誉,亲手交给你。” 奖励? 就在徐婉宁迷惑之际,领导再次打开上了锁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两本荣誉证书,还有两个厚厚的牛皮信封。 “这分别是黑省省教育局给你的奖励,以及咱们吉市市教育局给你的奖励。徐同志,祝贺你鹏程万里,前程似锦。” “谢谢您。我会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更加努力拼搏。” 回到家后,徐婉宁才打开两份荣誉证书。 看着上面烫金的字体,徐婉宁感觉自己眼眶在发热。 她终于实现了自己刚穿书来时的承诺,要在这七十年代发光发热。 以绝对的高分考上华国最顶尖的学府,就是她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她将荣誉证书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自己前世保存房产证的小盒子里,又郑重其事地锁进了她空间的抽屉里。 然后,她才开始看信封里的奖金。 第210章 新生入学 省教育局和市教育局皆大手笔,给的奖金分别是五百块和三百块。 徐婉宁的小金库再添加八百块钱。 不过她没打算自己私留这笔奖金,她又拿了两百块钱出来,凑了整一千块。 第二天一大早,徐婉宁就拿着这一千块钱去了大队部。 大队长和村长等大队干部看到徐婉宁,都还有些不大自在。 毕竟,上次他们一家人去京市,结果家里却被盗了,而他们大队部的人,竟然都没有一个站在她那边。 但谁能想到,这徐知青书读的那么好,以黑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华清大学。 就算是身处偏远的农村,大队长也知道华清大学是华国最顶尖的学府。 “徐知青啊,你今儿怎么想着来咱们大队部啊?”大队长的态度可以说相当客气了。 徐婉宁将提早准备好的大团结拿了出来。 “省教育局和市教育局各给我发了五百和三百的奖金,我又自己拿了两百块钱出来,一共凑了一千。我打算将这笔钱贡献出来,希望能用这笔钱,在咱们大队部也建一个学校。” 大江村没有村小学,要想上学,就得走好远的距离,去隔壁村子上,家里条件稍微过得去的,就让孩子去镇小学上了。 但这毕竟是极少数。 更多的孩子,还是没学可上。 78年,一千块钱的购买力,不亚于后世的十来万。 徐婉宁一下子拿出了一千块钱,帮助村里修小学,这让大队长在内的大队干部,欣喜的同时,又有浓浓的内疚。 “徐知青,我代表咱们村子的孩子,跟你说一声谢谢。” 三天后,火车站。 徐婉宁带着一大家子人,再一次踏上了去往京市的征程。 …… 二月底,华清大学新生报名。 这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新生,每所学校都很看重。 开学的前一天,林安和林母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着徐婉宁的行李。 “换洗的衣服多带两件,洗漱的缸子也拿上吧?” “不用,这是家里的,就放在家里就行,我给她买了新的,在箱子里放着。” “把这两件我新做的衣服也带上。阿宁我跟你说,这都是我去友谊商店看过的新样式,一点都不过时。” 徐婉宁看着林母抱出来的一堆衣服,忍不住嘴角一阵抽搐。 她委实不理解,这个量词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说是两件,但摆在她面前的,至少有七八件。 林母说的没错,这些款式非但不过是,反而紧跟潮流,是友谊商店会卖的款式。 而且,林母给徐婉宁做衣服,非常舍得,买的都是极好的布料,她又熟悉徐婉宁的身量,量身定做下来,简直再贴身不过了。 “谢谢妈,我很喜欢。” “你喜欢就成。这上了大学啊,接触的都是形形色色的人,可不能穿的太差,惹人嫌弃。左右妈每天闲着没事儿干,可以经常给你做衣服穿。你可千万别舍不得。” “知道了。我等会儿就换上妈给我做的新衣裳!” 收拾好东西,全家出动,送徐婉宁去学校。 林荃也报了外国语大学,不过是教育专业的,开学时间稍晚,要到三月中旬去了。 部队大门外,徐茂严开着车,车上坐着徐父徐母和徐茂然。 全家出动,就为了送徐婉宁去大学报道。 华清大学。 在恢复高考之前,大学也有学生,都是用各种方法获得名额的工农兵大学生。 搁以前,能上工农兵大学的,都是十分傲气的。这些人,要么家里很有权势,要么自己本身有谋算,能用自己的法子获得名额。 但如今,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来了,他们的处境就显得格外尴尬。 七十年代的新生报到,跟后世有很大区别。 好在陪同的人多,不一会儿就将各种手续办好了。 “阿宁的宿舍在一楼,小烨的宿舍在三楼,离得不算太远。” “妈,我的宿舍是第二栋楼,大嫂的在第三栋楼,隔得还是有些远的。” 虽然二栋三栋听起来离得近,但实际上,一个在南边,一个在北边,华清大学的面积又极其广阔,走路都得二十多分钟。 “嗐没事儿,咱们先帮你规整,完了以后再看看要不要去找小烨。” 反正,老大一家子也都帮着小烨搬宿舍呢,也用不上他们帮忙。 说话间,林安和徐家兄弟已经将几大包行李搬进了徐婉宁的宿舍。